隈研吾(日本)
1954年 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79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学科研究生院 1985
年-1986年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都市规划学科客座研究员  亚洲文化研究会访
问学者 、1987年 设立空间研究所 、1990年 设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1998年-99年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2001年庆应义塾大学理工系教授
著作《反目标》(Anti-Object)、《负建筑》(Defeated Architecture)、
《十宅论》、《隈研吾精选作品》


 
日本小村落的环境对我帮助很大,因为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非常丰厚,在一些村落或者偏远的地区,很多民间艺人有很高的技能。我接触了很多民间的艺人,这些深切的体会是无法在大城市中感受到的。在经济条件非常好的社会环境下,人往往容易去偏废一些其实作为建筑师或者作为平常的人来说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现在中国是处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相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的经济一直是低迷的状况,我也就此向日本的年轻一代讲,目前经济的低迷,可能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上世纪90年代作为我个人来说非常困境的十年间,我接受了很多日本东北部的一些工作,这些地区是非常贫困的,我今天从东北部当时的时期接受的项目和大家做沟通。…查看更多
 
  原研哉(日本)
设计师,1958年出生。原研哉,一直活跃在设计领域,在重视 "物" 的设计的
同时,还重视 "事" 的设计。2000年策划举办了 "RE-DESIGN----日常生活中
的21世纪" 展览,提出了正是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的千丝万缕中蕴含着惊人的
设计资源这一事实。2002年作为无印良品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开始了艺术指
工作。2004 年策划举办了题为 "HAPTIC----五感的觉醒" 的展览,揭示了在人
人类的感官中沉睡着巨大的设计资源的主题。

 
日本是一个缺少能源的一个国度,之前电能,包括一些其他一些能源,通过这次311大地震海啸的灾难,日本整个国民对能源的节省和核能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局限性的,现在日本形成进一步节省能源,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能源进行节省,然后进入再利用的状态。比如居家过程当中如何把电能节省下来,未来我们提出智能生态这种住居的尝试,这样的话家居的概念自然而然就浮上来。慢慢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人们从以前购买住房的时候带有投资的思考,转变为慢慢回归到自己住宅应该所能具有的功能,应该是首先完成自己居住这样一个功能。我们如何才能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更加舒服、舒适安全的生活下去,这个也是在日本现在很多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查看更多
 
  梁志天(香港)
国际著名建筑及室內设计师。于1957 年出生于香港,以现代风格见称,善于
將饶富亚洲文化及艺术的元素,融入其建筑、室內设计和产品设计中。梁氏
年创办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设计范畴广泛包括酒店餐厅、样板房及住宅会所
在1999 至2010 年间,梁氏九度被素有室內设计奧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Awards 甄选为全球著名室內设计师之一;其作品更囊括超过80
际和亚太区设计及企业奖项,如Gold Key Awards亚太室内设计大奖等

 
设计是一种责任,这个是不容怀疑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不能够老是把设计看的非常非常沉重,实际设计是生活上的一个部分,我们希望是通过我们的设计,能给我们身边的朋友,希望他们对生活都提升了他们的要求,但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首先大家都应该学习一下怎么从生活上提炼一些灵感。有很多人提问说,粱先生您的设计灵感从哪里来,生活提供了我们很多的设计上的灵感,什么才是生活,每个人对生活要求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我们要从喜欢的生活里面提炼出来一些设计灵感,在这个世界上,每样东西都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我们现在是在享受这个经济发展同时好好的思考一下,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作为一个建筑师他能够做什么东西…查看更多
 
  朱丽娅·巴菲尔德(英国)
英国marks barfiel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获奖情况:2011年建筑实践年度奖、2003设计企业女皇奖、与david marks共
同设计了英国伦敦眼,并共同经营伦敦眼有限公司、英国伦敦眼世界25个奖项
其他社会活动:英国建筑协会议会会员、曾经在秘鲁建筑事务所工作、曾经就
职于理查德罗杰斯建筑事务所、曾经就职于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到现在为
止已经从事建筑设计20多年。

 
对我来说设计意味着很多的事情,它是美好事物强劲的推动力。不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环境材料层面来讲它能很大限度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在精神上面的水平,在理想的状态下最大化的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如果你在没有很好的理解所有的问题之前,你不要去做任何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得出任何的结论。每一个心目,每一个客户,每一个场地都是不同的,对我来说如果我们最终设计结果并不是独一无二,或者独特的,我会觉得吃惊。其实每个项目都是我们要经过很多的深思熟虑,并且要对各种可能,或者是各种变化进行一个反应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的分析、理解,以我们的经验来做设计我们的方法就是要做一些大家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出来…查看更多
筑巢对话国际设计
从左至右:郑曙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方振宁:独立策展人艺术和建筑批评家  原研哉:国际评委、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长、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隈研吾:国际评委、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
郑曙旸:我们看到日本的建筑师,包括在理论研究层面,在这个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探寻事物本源的东西,相对来讲我们中国设计师还比较侧重事物的表面,也就是形态层面的。隈研吾先生和原研哉先生能不能给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发展方向上有什么建议?
原研哉:年轻的设计师们,接下来在自己的工作之中接触一些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进一步拓展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也许未来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接下来属于亚洲区域当中所有人们所特有的这种真实自然,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进入到我们设计当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隈研吾:我感觉在中国,给我感觉是中国的同仁身上带有很强的年代特色,一些设计或者工作风格,我跟原研哉一直以来都是封闭在自己的空间之内来进行各方面的吸收,包括各方面的释放。我也希望中国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接下来在自己的工作之中接触一些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进一步拓展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也许未来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方振宁:说到中国建筑的未来,或者中国设计的未来,我们首先要考虑我们的高速成长期,我们是一个泡沫的时候,崩溃之后怎么办,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所有的发展都是有周期和规律的不可能永远这样成长下去,中国的黄金时代不是现在,而是在泡沫崩溃之后。
···查看更多
刘晓一先生致开幕辞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筑巢奖组委会主席
主持人 吴晞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 副主任
筑巢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互动主持人 郑曙旸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
筑巢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互动主持人 王铁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
筑巢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Copyright@2012 NEST AWAR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筑巢奖"组委会
电话:010-88389093 88386466 传真:010-88365638
备案申请中